三叉神经痛,中医如何应对

治白癜风兰州哪家医院好 http://m.360xh.com/202003/18/56218.html

导读:今天学习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经验。

01三叉神经痛的临证心得

三叉神经痛,属于一种神经痉挛性疼痛,是以反复发作的单侧面痛为特点的一种疼痛状态。

按照一般规律,患者一旦患病则很难有自行痊愈的可能。本病属于神经内科的疑难病。

作者体会,本病的治疗,应当从病因研究入手,就临床而言,需要重视区分火热与风寒,三叉神经痛发病急骤,或作或止,倏忽往来,其病因与火热与风寒关系最为密切,但有寒热之别。

因此,临证首重辨寒热,区分寒热是用药之本;其次分清病变脏腑。

三叉神经痛发生于面部,颜面乃三阳经脉循行之地,而与足阳明胃、足厥阴肝尤为密切。

《灵枢·经脉》“胃足阳明之脉,起于鼻之交頞中,旁纳太阳之脉,下循鼻外,入上齿中,还出挟口环唇,下交承浆,却循颐后下廉,出大迎,循颊车,上耳前,过客主人,循发际,至额颅……”。

肝足厥明之脉“其支者,从目系下颊里,环唇内”。

故辨证要明病变脏腑经脉,一则有助于明确病变属性,二则有利于引经药的选择。

肝胃分治,用药有别。

治肝重在平肝息风,凉肝降火,柔肝缓急,通络止痛,常用药如羚羊角、僵蚕、蝉蜕、刺蒺藜、珍珠母、茺蔚子、夏枯草、赤芍、白芍、炙甘草等,皆可随证应用。

平息肝风,凉肝止痛,羚羊角最佳。

平肝解痉,息风止痛,天麻为首选,无论寒热虚实,皆可随证应用,用量从15g起,无效可以逐渐增加剂量。

治胃首先要和胃降气,清胃泻热,兼通阳明胃络,常用升麻、葛根、白芷、吴茱萸。

其中升麻最为首选,升麻入足阳明经,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“阳中微阴,主脾胃,解肌肉间热……手足阳明伤风引用之的药及发解本经风邪。”用于阳明胃热壅滞,经脉不利之三叉神经痛十分恰当。

寒证用乌头桂枝汤加减,乌头用量受限,可酌加天南星、白附子、天麻、蜂房等,散寒通络止痛。临证常需从小量开始,逐渐加量,可以避免引起呕吐。

另外,本病反复发作,经久不愈,久病入络,常常需要配伍风药、虫类药通络止痛,常用药如蜈蚣、全蝎、僵蚕、蝉蜕、土鳖虫等。注意避免诱因的刺激。如保持精神愉快,避免精神刺激;尽量避免触及“触发点”。

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尽快缓解患者的剧烈疼痛,《伤寒论》芍药甘草汤具有养阴柔肝,缓急止痛发热良好作用,因此,在辨证的基础上可以随证配伍,以求尽快取得缓解疼痛的疗效。

此外,各种神经痛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证,经方芍药甘草汤是临床常用方剂,对于三叉神经痛、眶上神经痛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坐骨神经痛等,临床表现以阵发性的挛痛为特征者,可以作为投用本方指征;如疼痛剧烈,临证可以相应增大方中药物剂量,同时还可采用顿服法。

02名医经验——赵锡武

选自《赵锡武医疗经验》

三叉神经痛,中医学中名谓偏头风,其痛随触随发,作止如常。

六腑清阳之气,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头。

自外入者风、火循经之邪;自内发者,气血痰郁之阻塞皆能为痛;或蔽覆其清阳或瘀塞其经络,因之与正气相搏,邪聚则脉满,若邪气稽留则脉亦满,而血气乱故久痛。

偏头痛总属厥阴、少阳、阳明。胃肠燥热,肝胆风火,三经之邪壅闭经络。使脉满肿胀迫及神经则剧痛突然发作,风火之邪其性动,故时发时止。

以石膏、黄芩、葛根清阳明,柴胡,黄芩以清肝胆,芥穗、钩藤、薄荷、苍耳子、蔓荆子以驱风散火,全蝎、蜈蚣以止痉挛,赤芍、甘草活血消肿以止痛,屡试屡验。

处方如下:生石膏24g,葛根18g,黄芩9g,赤芍12g,荆芥穗9g,钩藤12g,薄荷9g,甘草9g,苍耳子12g,全蝎6g,蜈蚣3条,柴胡12g,蔓荆子12g。

目痛甚加桑叶、菊花,牙痛甚加细辛、生地、牛膝。

03名医经验——李寿山

选自《当代名医临证精华·头痛眩晕专辑》

瘀血头痛,临床除脉见细涩,或弦大,舌质暗赤有紫气或见瘀斑瘀点外,最可靠的证据是观察舌下脉络的形态与颜色,只要见青紫、淡紫,粗大而长,甚或怒张有结节,结合临床证候,便可基本断定瘀血证。

临床积累几十年经验,悟出一方,以芎归散为基础加蜈蚣、细辛二味,名曰通络活血汤,用于临床颇有效验。有注射杜冷丁头痛不解者,服本方霍然而愈。

组成:全当归10-30g,川芎15-50g,细辛3-9g,蜈蚣1-3条(研末冲服更佳),痛甚者日服3次。

04名医经验——夏度衡

《当代名医临证精华——头痛眩晕专辑》

三叉神经痛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反复发作、突发突止的短暂暴痛,常伴有同侧面肌抽搐,痛止则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。

临床从主症入手,认为:短暂暴痛,突发突止,是风性数变;常伴面肌抽搐,是风性主动,故此乃风邪所伤,非胃热所致。

病情反复发作,迁延难愈,是为久病;且无恶风发热、汗出、脉浮缓及喉痒、咳嗽、鼻塞等外风侵袭见症,故当属内风为患。

从而提出了三叉神经痛主要系肝阴血不足,肝阳偏亢,化风上扰所致,应以柔肝潜阳,和络熄风为其主要治则的学术见解。

在临床用药方面,夏氏认为,肝风上扰,当静以制动,治疗此病以生牡蛎、石决明为上品,惟此二药平肝潜阳之力专;

选用白芍、甘草,取其酸甘化阴之用,缓急止痛之功;不可不辨轻重及一概施以熟地、麦冬之类养阴,否则阴未骤生,反使胃脘壅滞,一病未平,一疾又起;久病入络,当择味苦性微寒的丹参以佐之。

通过多年临床实践,夏氏总结出其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之方四味芍药汤:白芍30g,生牡蛎30g,丹参15g,甘草15g。

痛剧,病情顽固者,可加重1/3-2/3的剂量。

方中重用白芍、生牡蛎以柔肝潜阳熄风;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,缓急止痛;丹参养血通络合具柔肝潜阳,和络熄风之功。

在通常的情况下,夏氏治疗三叉神经痛均首选此方,或以此方为主进行加减运用。

兼见烦躁易怒、口苦、面赤、大便干结者,酌加龙胆草、大黄、黄芩;若鼻塞、鼻窦部胀痛则颜面疼痛(三叉神经痛)加重者,加辛夷、苍耳子、白芷、薄荷;

兼见牙龈红肿胀痛,或龈缘溢脓、渗血者,酌加葛根、生石膏、生黄芪、蒲公英;兼见牙龈红肿胀痛而见舌体肿胀、舌苔滑腻者,加葛根、苍术;

兼见腹胀、纳呆者,酌加神曲、藿香、茯苓、白术、党参;兼见前额或眉棱骨疼,项背强、头胀、恶风者,酌加防风、白芷、桂枝;

兼见胸闷、咳嗽、口流涎沫者,酌加茯苓、苍术等药物;兼见潮热、心烦、咽干、口燥不多饮,舌红少苔,脉细数者,酌加生地、鳖甲、丹皮、栀仁。

三叉神经痛主要系肝阳化风上扰所致,系指一般规律而言。

少数病例有“阳明风热”,“瘀血阻络”,“寒凝经脉”等其他证型出现,临床上亦会有兼阴虚、兼肝火、兼胃热、兼外风(外风引动内风),挟瘀、挟痰者。

临证中,应始终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,若病证为肝阳化风上扰(三叉神经痛患者属此病证者为多),则投以四味芍药汤;

若夹杂其他症状,需兼而治之时,则在四味芍药汤的基础上,再辨证加投相应药物;若其他疾病上升为主要矛盾(包括重感冒等),则又需暂停四味芍药汤,而改用其他方药。

05名医经验——于鹄忱

《方药传真——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精选》

善用白芍止痛,用其主治拘急挛缩性疼痛,如胃脘痛、小腹痛、胁痛、关节痛、三叉神经痛、慢性痢疾等。

常用配伍为:白芍30-50g,配甘草10g,川芎30g,牛膝30g,柴胡10g,僵蚕10g,治三叉神经痛、偏头痛;白芍用量:15-50g。

体会:白芍止痛,剂量小,效果差,大剂量止痛效果好,但不宜连续服用,否则可出现头昏、恶心不适等感觉。

注: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!本文选摘自《神经精神病经方论治》,丁元庆编著,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,.6。本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udiequana.com/jjjz/9569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